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当前页:首页>>资讯动态>> 《健联体的探索与实践》——徐卸古常务副理事长在2018基层慢病健康管理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CHPF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白书忠理事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结合十多年来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实践,于2017年9月率先提出“健康管理联合体”(健联体)的理论。一年来,在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中,“健联体”理论体系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完善,多个“健联体”示范区落地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业内专家、健康管理机构和企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借此机会,与在座各位共同交流、探讨“健联体”从理论走向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为什么要提出“健联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健康卫生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由于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巨大,加之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我国既要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又要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卫生和健康问题。要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实施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移,改革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保障体系。健康中国呼唤健康管理联合体。

一是“健联体”适应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健康需求。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有1.4亿,预计到 2030 年将增加至2.3亿,我国正在快速迈进“未富先老”的阶段。预期寿命延长、老龄人口基数大、群体发病率高是社会快速老龄化的显著特征,这必然带来医疗资源消耗增长加快、家庭经济和照护负担加重。为满足老龄人群多层次的健康需求、降低社会和家庭负担,提供贯穿生命始终的卫生健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业;这就需要从传统的医疗模式向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核心的综合关怀模式转变;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原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二是“健联体”为遏制慢病高发提供正确的路径。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在每年 1030 万死亡病例中,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健康威胁。虽然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慢病和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出现拐点,像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很多常见慢性病,因为管理手段缺乏,没有及时干预,引起并发症,导致重病和死亡的情况不胜枚举。此外,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环境和人为因素,也对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面对慢病“井喷”态势,必须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实施由治转防、防治结合,从源头上遏制慢病高发。

三是“健联体”为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解决方案。2007~2016年,我国卫生费用支出年平均增长13.9%,而GDP的增长率却逐年放缓。持续性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健联体的构建可以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改变卫生资源的投入方式,开放资本,让社会资本进入健康行业。另一方面要以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预防工作,加大对预防工作的投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是“健联体”为改变重治轻防、服务碎片化的现状提供体系支撑。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系多是以医院为中心,以诊治服务为主,在趋利机制的影响下,重治轻防、重量轻质的现象十分明显;服务机制单一,服务体系碎片化导致防治分离、治疗和康复分离;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上呈现出体系失衡、效率下降、价值缩水的现状。健康管理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健康管理前沿防线的主要力量,孤军奋战是难以适应慢病防治需求的,“健联体”就是要以体系化建设与实施“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建立预防-诊治-康复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新业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一年来,对“健联体”的新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健联体”理论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一是健联体的内涵更加清晰、全面。健联体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推动健康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是实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新组织体系和新服务模式。健联体是以基层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为主体,以区域核心医疗机构为依托,与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康复、康养等机构相结合的新组织模式,是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实现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二是健联体的外延有新的拓展。以基层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为主体的、卫生资源整合型健康管理联合体是狭义的健联体;以大卫生、大健康观为指导,以健康为中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仅整合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而且整合与健康相关的环保、体育、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等公共资源,实现全社会联动、全员参与的健康管理联合体,是广义健联体,后者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具重大意义。

三是健联体与医联体的关系更加明确。健联体是以健康为中心,以“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为核心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包括全人群,重点是健康、亚健康人群和慢病康复人群。主要工作环节包括筛查、评估、干预、监测、管理和健康促进等医学服务,是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主要路径。医联体是以诊疗为中心,主要以医院为依托,以诊疗服务为主的体系化建设,是保基本、强基层的重要手段。通过医联体的体系化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要措施。健联体、医联体建设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健联体构建与实施在全国蓬勃兴起,涌现了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健联体。经初步总结分析,健联体的构建主要有四类:一是行政区划的全方位健联体。地方政府主导,多部门多机构协同,以行政区划为整体,将区域健康目标融入所有政府政策。这类健联体的共同特点是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引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不仅整合当地现有的卫生资源而且把健康相关的环保、体育、食品安全、公共资源等都融到大健康中来。真正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健康管理联合体。典型代表有河北省黄骅市、陕西省汉中市等。“健康黄骅”是以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为主体,以医保加商保为保障、以扶持农村家庭签约医生为主要抓手的健康管理整体协同模式。“健康汉中计划”是以各级疾控体系、综合监督机构、妇幼卫生机构共同组建的以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为重点的联合体;二是卫生资源整合型健联体。以苏州市卫健委“531”计划为代表的卫生系统资源联动整合型健联体,将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急病要救急、慢病要诊准、无病要有防为目标,构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区域急病救治体系、区域慢病防治体系为三大支撑的新时代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三是重大疾病防治健联体。这类健联体以有效防治某个重大慢性病为目标,以健康管理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大病筛查与慢病管理中心、以医院相关临床专科为早诊早治中心,以国家大病防治专科中心为指导,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构建的健联体。通过健联体的建设,实现对某种大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例如,已启动的胃癌防治健联体构建与实施。在李兆申院士和专家团队的引领下,有163家健康管理机构和临床消化内镜中心共同联手开展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早诊早治和病后管理。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妇女两癌等癌症防治健联体也筹建中。除了癌症防治项目,我们正积极努力,力争今年10月份在健康管理学分会年会上启动糖尿病防治健联体的建设与实施;四是互联网+健康管理联合体。是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为依托,建设互联网医院。该服务体系是以互联网医院为核心,在医院临床专科指导下,与基层健康小屋相连接,主要服务于基层社区的健康、亚健康和慢病人群以及所有出院病人的管理。

三、“健联体”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项长期任务

健联体的构建与实施,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地在构建健联体新型服务业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随着多形式、多模式“健联体”的推广应用,该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得到了充分印证。下一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将系统总结“健联体”构建实施以来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并将继续深入研究适应发展、适合需求的新型“健联体”模式,全力推动健联体的探索与实践。

(一)结合实践使“健联体”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健联体理论是对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探索和理论创新。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提升。今年3月下旬,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陕西汉中召开了全国首届健联体高峰论坛,交流了健联体理论初步实践。明年将召开第二届全国健联体高峰论坛,欢迎更多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进一步丰富完善健联体理论。

(二)利用公益平台优势推动健联体构建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现拥有70余个基础慢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专项基金,330个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还凝聚了业内一大批乐于公益卫生事业的专家学者,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健联体”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支撑,依托重大疾病防治健联体的构建将成为基金会未来的重点工作。接下来,以胃癌防治健联体实施为蓝本,重点推进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两癌等癌症防治健联体的筹建,陆续跟进食管癌、肝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等重大疾病健联体的构建与实施。届时,重大疾病“健联体”将涵盖我国全部高发癌症,亿万人群、千万家庭将从中获益。除了癌症防治项目,我们正积极筹备,力争在今年10月的健康管理学分会年会上启动糖尿病防治健联体的建设与实施。

(三)促进“健联体”相关体系建设

健联体的建设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将积极向政府建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在健联体构建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一是加快健联体的制度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健联体内各类规范标准。另一方面要推动政府将健联体纳入国家医改,从制度上保证健联体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加快健联体的人才体系建设。要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训力度,重视健康管理师队伍的培育和使用,探索促进基层人才队伍稳定的机制和方法,以适应健联体发展需求;三是加快健联体的技术体系建设。加快慢病健康管理+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应用,加大防大病管慢病适宜技术和产品研发,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更多防大病管慢病的工具和手段;四是加快健联体的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健联体经济保障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建设与发展保障机制。建立全民健康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并行机制等。

结束语

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由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实施这一战略转变必须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创建整合的健康服务体系,健康中国需要健联体,健康中国呼唤健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