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当前页:首页>>资讯动态>>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2020“助力骨科 健康同行”骨科多疾病科普教育项目作品展示
CHPF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高仕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疼痛的常见疾病。早在2000年前,即有“坐骨神经痛”的记载。1934年,学者Mixter与Barr将“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归于腰椎间盘突出。如今我们认为,大部分腰部疼痛伴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

病因

椎间盘位于上下椎体之间,由中央部分的髓核、环绕髓核四周的纤维环以及覆盖于上下面的软骨板组成,具有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及缓冲的弹性垫作用。腰椎间盘厚度约9mm,作为身体最大的负重部分,正常的椎间盘可承担450kg的压力。20岁后椎间盘即可发生退变,内部含水量减少,弹性及抗压能力减退,纤维环开始出现裂隙。随着反复负重,或不同程度的外力损伤,纤维环裂隙逐渐增大直至破裂,退变的髓核组织由此突出,即为腰椎间盘突出。

分型与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按照突出位置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旁侧型、极外侧型;根据髓核突出顶点和神经根关系可分为根肩型、根腋型、根前型;依突出程度又可分为隆起型、破裂型、游离型。

纤维环的损伤会引起腰痛,而突出的间盘压迫神经或影响神经组织血供可引发下肢放射痛。亦有研究证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神经根局部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也可能引发疼痛。大多患者先出现腰痛,出现腰部活动受限或侧弯,再表现出下肢放射痛。此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区域放射,与腹压、活动、体位甚至天气变化相关。若神经压迫较重、时间较长,可导致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甚至瘫痪。严重损害马尾神经,会出现会阴处感觉减退或丧失、性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等“马尾综合征”表现。

诊断与治疗

通过病史、查体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类型、严重程度,以助于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佩戴腰部支具限制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等,但仅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同时可选用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药物、中药等外敷或口服甚至输液治疗。科学的中西医理疗方法也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约为70%。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如下肢肌力严重减弱、感觉减退或马尾神经损害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影像学提示严重腰椎管狭窄或滑脱失稳亦适于手术治疗。目前微创技术已较为成熟,包括微创介入、椎间孔镜、椎间盘镜、微创减压经皮固定技术等。对于不适合微创操作的疾患,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等开放术式也可获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