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方案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肠道微生态影响的初探性研究科研资助项目公示
供稿:彭俊超发布:2025-08-07阅读:319次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明确定义的Ⅰ类致癌物,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作为Hp高感染区及胃癌高负担国家,实施积极根除策略具有显著的临床获益。然而,当前的广泛根除策略在我国的适用性仍存争议。核心问题在于抗生素联合疗法是否引致胃肠道微生态长期不可逆失衡以及是否会加剧抗生素耐药,进而削弱其降低胃癌风险的长期健康获益。若相关风险仅为短期可逆改变,现行策略仍具可行性;反之,若引发菌群结构持续紊乱,则需转向基于耐药检测的个体化精准诊治路径。厘清上述问题对优化公共卫生决策、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尽管已有初步探索,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两大局限:其一,耐药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肠道微生态的长期动态影响证据匮乏;其二,微生态评估维度单一化,过度集中于细菌群落,对真菌、病毒、古菌群落及耐药功能基因等多维指标的系统评价尚显不足。为此,本项目拟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针对粪便样本,通过耐药基因导向的个体化疗法,在多个时间点对肠道微生态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比较与随访,旨在精准表征个体化根除方案对消化道微生态的影响轨迹及恢复规律,为协调胃癌等消化道疾病预防与微生态保护的功能平衡提供循证依据。
该项目经基金会审议,委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项目主持人索宝军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和诊治。
该项目于2025年8月4日召开项目论证会,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蓝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郝建宇教授、北京医院许乐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蔚虹教授担任项目论专家,论证会按照项目汇报、专家质询、合议论证流程规范进行,最终经专家合议,一致认为该项目课题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研究方法设计严谨,课题组实力突出,适合承担该项目研究工作,全票通过评审,准予开题。课题执行时间为2025年8月——2027年7月。
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秘书处研究,同意开展资助。项目管理组将严格按照《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公益活动管理规定》、《公益活动实施流程操作指南》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活动,特此公示。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