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当前页: 首页>> 课题活动
CHPF
“亚临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发病谱的队列研究”课题启动会顺利召开2023-07-19

2023年6月29日上午,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亚临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发病谱的队列研究”课题(以下简称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京顺利召开。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吕吉云、课题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主任吴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副主任高向阳、项目支持企业“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陈飞、项目技术服务企业“上海烁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李宗举,以及19家健康管理中心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高向阳副主任主持。   吕吉云常务副秘书长致辞 启动会开幕式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吕吉云进行了致辞。在致辞中,他对课题的正式启动表示祝贺,对课题预期成果表示了期待;同时对课题组也提出了要严格要求,保证研究的高质量完成。   曾强教授致辞 项目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强调了本研究具备的优势,也强调了课题组将在科学性和合规性严格管理。   王继光教授致辞 项目指导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教授线上致辞中表示,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批准立项的“亚临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发病谱的队列研究”非常重要,未来研究成果将产生重要价值。   陈飞总监致辞 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陈飞先生,介绍了安图生物捐赠支持项目的初衷,希望通过研究促进中国大健康事业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贡献企业力量。   吴非主任 在专家组成立环节,首先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吴非主任宣读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关于同意开展“亚临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高血压发病谱的队列研究”的决定》,接着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吕吉云为课题组专家颁发了聘书。 郑延松教授介绍研究方案 学术交流环节,首先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检后管理中心主任郑延松教授介绍研究方案。郑教授从研究背景、 研究设计、入选和排除标准、评价指标、数据分析管理、主要结局、进度规划、参与单位等8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高向阳副主任主持会议 李宗举总监汇报 上海烁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李宗举介绍研究项目进展及管理。 常琛经理汇报 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琛经理介绍研究项目检测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讨论阶段,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现场专家,以及线上参会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围绕课题的实施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曾强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研究项目正式启动。相信有专家组科学严谨的方案设计与各机构的密切配合实施,该研究一定能够按研究计划顺利完成。期待该研究的成果能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23年6月30日   

肿瘤介入科研基金项目(第三期)申报通知2019-11-27

肿瘤介入科研基金项目(编号:XM_2018_011_0006_02)于2018年9月10日立项。项目支持开展肿瘤介入治疗相关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第三期计划支持20个研究,包括临床优秀、基础优秀及重点课题,其中,单个临床优秀课题的资助额度最高为人民币15万、单个基础优秀课题的资助额度最高为人民币8万,单个重点项目最高资助额度为人民币50万。项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学数字影像专项基金支持,现公示第三期项目申报事项。 申报要求 1、项目是有关CalliSpheres可载药栓塞微球、8Spheres适形栓塞微球和罂粟乙碘油的基础性研究或临床应用性研究。 2、项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3、项目具有明确的时间进度安排,按照项目时长分为1年期和2年期项目,重点项目最长不超过3年。 申报条件说明 申请单位和申请人在申请“肿瘤介入科研基金”项目时,须遵守以下申请原则 1、临床优秀项目:由单个医院或不超过5家医院联合申请 ; 2、基础优秀项目:由单个医院/科研单位单独申请 ; 3、重点项目:由至少10家单位联合申请、跨区域参与 。 临床项目实施单位要求:    1、项目申请人必须是临床一线工作医生;    2、项目申请人具有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    3、能在2年内完成该研究,重点项目在3年内完成;    4、申请者需是科室主任或主任指定能胜任科研项目的主治以上级别的医生;    5、每位课题负责人一年只能申报一项课题;    6、必须保证申请的项目所开展的试验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并对试验负全部法律责任。 基础项目实施单位要求    1、临床一线工作医生/ 医学、药学相关科研工作者;    2、能在2年内完成该研究;    3、申请者需是科室主任或主任指定能胜任科研项目的医生;    4、每位课题负责人一年只能申报一项课题; 5、申请者必须保证申请的项目所开展的试验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并对试验负全部法律责任。 申请流程 1、下载项目申请书模版,按照模板中的要求,填写完整。 2、申请人将填好的电子版项目申请书(Word+PDF格式)于2020年1月10日前发送至邮箱:HengRui_IRF@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肿瘤介入科研基金+基础/临床优秀/重点+申请人姓名”。 其他说明 “肿瘤介入科研基金”第二期资助的20个项目,2019年11月30日前尚未启动研究,则该项目所在科室全部人员均不能申请第三期“肿瘤介入科研基金”。 项目审批流程 1、至申请截止日期,即启动盲审程序。所有初审合格的标书,按盲法处理后随机分配至评审专家,每份标书经4-5位专家分别打分,再取平均分。 2、根据每份标书盲审的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分别取临床项目和基础项目中排名前50%-60%的申请者进入会审程序。进入会审的申请者需进行现场答辩,由8-10位会审专家现场打分,如项目申请单位涉及某位评审专家,则该专家不能担任该项目答辩的评审委员。根据会审排名及评审委员会的评定确定资助名单并给予项目编号。重点项目的评审应遴选出最优申请项目予以资助,每年不超过一个,坚持宁缺勿滥原则。 3、基金获得者需根据评审专家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4、根据项目预算及第三方医学公司项目预算审核意见确定项目资助金额。 5、签订协议及拨款 达到会审修改要求的项目,申办方需将签字盖章的研究方案、电子版伦理委员会批件(PDF格式)及临床试验注册号发送至邮箱:HengRui_IRF@163.com,项目获得者所在单位与基金会签署项目资助协议书。 项目执行流程 1、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注:款项划拨后,申办方需在三个月内启动研究项目)。 2、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会对已开始的项目进行研究质量抽查及监督。 3、申请人提交中期报告给基金会。 4、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中期报告进行评审。 5、申请人提交结题报告给基金会。 6、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结题报告进行评审。 基金划拨流程 1、1年期项目资助协议书签署后的一个月,按照协议条款划拨研究基金,首次发放资助总额的40%;待收到结题报告,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发放剩余的60%。 2、2年期项目资助协议书签署后的一个月,按照协议条款划拨研究基金,首次发放资助总额的30%;待收到中期报告,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发放二期基金(资助总额的30%);待收到结题报告,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发放剩余的40%。 3、重点项目资助协议书签署后的一个月,按照协议条款划拨研究基金,首次发放资助总额的40%;待收到中期报告,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发放二期基金(资助总额的40%);待收到结题报告,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发放剩余的20%。 4、如项目延期超过半年未完成中期或结题报告,将终止项目资助,并将追回前期资助的项目费用。   联系人:马金祥  010 83277329 、13911272980     点击下载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2019年11月20日

“2018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总结会”在安徽顺利召开2018-12-04

   2018年12月1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学术支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共同承办的“2018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总结会”在安徽泾县顺利召开。来自27个多中心课题的首席专家、课题组副组长、企业代表等90余人参加了此次课题总结会。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开幕式致辞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研究所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陈刚主持课题总结会。 唐世琪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湖北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会长唐世琪教授作了脑卒中早期预警与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和体检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建立及应用多中心研究两个课题的总结报告。    脑卒中早期预警与脑血管健康管理课题应用研究中心67家,科研协作单位数量135家,课题有效样本2253633例,高危人数428190例。课题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0脑血管健康管理家物联网分中心,共195家医院加入脑血管健康管理物联网。2014-2018年,课题共发表论文20余篇,2017年发布了《脑血管健康管理与脑卒中早期预防专家共识》。2015年-2018年,课题共开展了25场“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各地政府及各级医疗机构和老百姓热烈的欢迎。    体检与健康管理大数据课题与11个省级健康大数据平台已签约实施,330家体检/健康管理机构纳入课题实施单位,共收集2 千万人群健康体检数据,建立标准大数据库,2017年发布了《2017 湖北省体检人群健康白皮书》,并发表学术论文13篇,课题成功转化为四川省人民医院科技部支撑项目。 李景波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原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委李景波教授作了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肿瘤风险评估及干预多中心研究课题的总结报告。    TAP课题应用研究中心68家,科研协作单位2 家,课题有效样本量119995人次。课题在国内杂志上发表了19篇文章、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17篇文章,最高影响因子1.664。课题已成功转化嘉兴市科委课题项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援疆项目。课题参加学术会议15次,课室培训116次,培养博士研究所1名,硕士研究生2名。 刘佑韧作课题总结报告    四川省人民医院刘佑韧作了中国体检人群肝纤维化及脂肪肝的早期筛查及干预多中心研究课题总结报告。目前该课题有15家应用研究中心 ,10家科研协作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已完成7000余例FibroTouch的检查。2018年参加课题交流培训3次。 张群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张群教授作了慢阻肺风险筛查及分类干预多中心应用研究和体检人群“七种自身抗体肺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慢阻肺课题应用研究中心38家,有效样本量7672例,其中,健康管理中心共发现慢阻肺高危人群 1818 例(23.7%),慢阻肺患者 122 例(2.01%)。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篇,依托课题申报江省级课题2项,申请科研经费84万,荣获科技奖2项目,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7年),江苏省人民医院“诊疗新技术成果奖”(2016年)。    肺癌筛查课题应用研究中心12家。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中国肺癌发病率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低剂量螺旋CT+肿瘤自身抗体双筛是未来肺癌筛查趋势,精准从体检人群发现高危人群。从武警总医院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本次肺癌自身抗体阳性的583例人群中,CT影像学阳性523例,其病理为肺癌497例,准确率为85%,显示肺癌自身抗体检测与CT影像学结合,可以提高CT影像学准确性。 付君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会诊中心主任付君教授作了乳腺触诊成像对健康体检人群乳腺癌早期筛查及风险评估多中心应用研究和体检人群鼻咽癌早期筛查与风险管理多中心课题项目的总结报告。    乳腺触诊成像课题参与单位52家,有效样本量超过500万;课题发表论文8篇,专家共识1项,团体标准1项,《乳腺触诊成像影像诊断学》专著1部:;依托课题转化课题项目5项;课题培养研究生1名。    鼻咽癌早期筛查课题应用多中心及科研协作单位共60家,其中应用中心23家,科研协作单位37家,有效数据146328例;课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10余次,发表论文1篇。 郑延松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郑延松教授作了热断层(TTM)技术在体检人群疾病筛查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课题的总结报告。课题目前应用单位13家,有效数据11828例;发表论文4篇;研究所收集的真实可靠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论证了“热断层(TTM)技术”目前所使用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疾病的诊断的准确率和对疾病早期风险的高敏感度是真实可靠的。随着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大量数据显示TTM技术对未发生形态学改变的病理生理变化有着独特的观察优势。 邓笑伟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邓笑伟教授作了HRA对体检人群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评估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的总结报告。HRA目前已经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应用机构500多家,医院100家,为全国100多万人提供健康筛查服务;主编书籍1部,发表论文7篇,课题培养研究生2名;课题举办了3期HRA对心血管功能状态评估培训会。 欧阳平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欧阳平教授作了体检人群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胃黏膜损伤及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多中心课题的总结报告。体检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服药人群,尤其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人群,其胃粘膜损伤情况明显高于未服药人群;抗血小板药物造成的胃部损伤是心血管内科和消化科常见的问题,但在体检人群中却经常忽视;症状与病变并无直接关联,部分无症状体检者甚至已经出现严重出血。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胃肠道出血风险评价的理想工具,磁控胶囊胃镜可检出约25%的无症状胃肠道粘膜出血/溃疡。课题首批应用研究中心15家,课题参加学术交流7次;开展课题专项培训8场,为各体检中心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磁控胶囊胃镜专业操作技师。 洪海鸥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海鸥教授作了胃泌素17 联合胃蛋白酶原早期胃癌筛查及风险评估多中心应用研究和胸苷激酶1(TK1)肿瘤早期风险评估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的课题总结报告。    早期胃癌筛查课题应用研究中心和科研协作单位共242家,有效样本量8030例;课题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10多篇,会议优秀论文5篇,硕博论文20篇;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5-10场/年,省市级学术交流会议:60余场/年;课题成功转化为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广东省适宜技术入库项目2017等9项。每年课题培训100多场以上;课题在镇江、昆山等地开展量早期胃癌筛查义诊活动;在安徽、河北等二十多个省市开展了2018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活动。    胸苷激酶1(TK1)肿瘤早期风险评估课题应用研究中心和科研协作单位56家,有效样本量277000例;课题发表论文4篇,2018年举办了19场课题项目宣讲活动。体可问深圳社区癌症早期风险筛查项目已经覆盖超过50个社区,参与人数超过2.6万人次。 李永丽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李永丽教授作了河南地区体检人群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与干预多中心应用研究的课题总结报告。课题历时2年,全国13家单位参与,获得有效数据5030例,发表论文1篇,参加学术会议5次。 罗毅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解放军杭州疗养院罗毅教授作了电子直乙结肠镜技术健康体检多中心应用研究的课题总结报告。目前,已有24个省市的120多家单位参与了该项目研究;课题发表论文4篇;积极参加全国年会、浙江省年会的学术交流,先后投稿5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课题先后参加健康服务”社区行“、”校园行“、”企业行“等公益活动5场。 宋震亚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浙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际保健中心主任宋震亚教授作了全国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筛查多中心研究II期干预、全国小肠疾病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定量FIT技术筛查结直肠癌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体检人群经鼻内镜早期胃癌筛查及风险评估多中心应用研究4个课题的总结报告。    幽门螺杆菌筛查课题目前全国有25个省区149家机构参与该项目,有效样本量9万余例;课题发表论文16篇;课题成果转化浙江省卫计委课题、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12项;2018年课题参加、开展学术活动5次。    小肠疾病筛查课题目前参与单位22家,有效数据3494例;体检人群中,MiroCa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为28.79%;除了小肠疾病,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检出,且对胃部疾病的检出率达到98%。    定量FIT课题参与35家,效数据量6205例,参加学术交流4次,课题培训2场,大肠癌公益活动社区行活动一场。    经鼻内镜早期胃癌筛查课题:经鼻胃镜检查,相对于普通内镜检查,患者的痛苦小,耐受性更好,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更小,是一种安全、易于掌握的胃镜检查方法。课题应用单位8家,有效数据1528例。 赵小兰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赵小兰教授作了个体化健康体检智能化多中心应用研究、体检人群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及风险管理多中心应用研究及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运动管理多中心应用研究3个课题的总结报告。    个体化健康体检课题应用研究中心14家,科研协作单位99家;课题构建了一套个体化健康管理系统,其中包含检前个人个体化健康体检、检前团队个体化体检及检后健康管理平台,有效样本量53519份,其中西南医院23444份;课题发表论文4篇,课题转化3项;参加学术交流3次。    前列腺癌早期筛查课题共15家单位参与,其中6家为应用研究中心,9家为课题协作单位;筛查29.87万人,异常13923人,复查2138人,确诊202人;前列腺癌总体检测率 74.07%,总体PSA异常率 4.66%,总体复诊率 16.65%,总体确诊率8.71%;课题发表论文2篇。    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运动管理课题共计13家单位参与;开发完成了运动处方远程应用平台;初步形成了基于健康体适能测评和运动处方远程应用平台实施路径和操作规范;初步建立针对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运动处方库,并应用运动处方远程平台对糖前期人群及其他疾病人群进行了管理,运动干预效果明显。2018年举办2期运动处方初级班、1期运动处方菁英班,培训人数已达100人。 吴向明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诺特健康吴向明教授作了中国超重肥胖成人健康减重多中心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体重管理目前进入医院168家,累计完成210000余例,2018年完成体重管理38200例。课题十万例体重管理数据已进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2018年3月课题发布《超重和肥胖人群体重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依托课题申报并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研究课题2项、科技部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浙江省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目前已发表 SCI 论文 25 篇,获得 4 项项目基金资助,其中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委项目 1 项;课题申请健康软件著作权6项;2018年中国营养学会评选诺特健康为中国十佳体重管理中心。   张丹教授作课题总结报告    东北国际医院张丹教授作了医学营养评价与干预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的课题报告。项目已经与四十余家医疗机构进行合作,覆盖十余个城市及自治区。医学营养评价项目在医疗机构中应用超过10万次。课题目前已成功转化为北京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已申报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正在申报北京市科委京津冀协同创新2018储备课题。项目先后在北京、辽宁、安徽、湖南等地,举行了5期项目培训班以及病例沙龙,已有累计超过千名医务工作者参与培训。 高向阳博士作报告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副主任高向阳博士介绍了多中心课题管理流程。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原理事长白书忠教授课题总结会讲话    白理事长指出,本次汇报的24个课题中有8个课题应用单位超过百家;课题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有4项课题发表了专家共识,2项课题发布了团体标准;依托课题共成功转化为国家级、省市级课题32项,部分课题荣获科技奖项;。2018年共举办培训和公益活动342场,共培养上千名专业技术人员,数十万名听众收益。 课题总结会合影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上海)2018-01-04

共识制定者: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执笔者:廖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王贵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 通信作者: 李兆申,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Email:zhaoshenli@hotmail.com; 戈之铮,20000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Email:zhizhengge@aliyun.com; 张澍田,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Email:zhangst@bddc-bfh.com.cn; 令狐恩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Email:linghuenqiang@vip.sina.com 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7.06.003      我国是胃病大国,尤其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磁控胶囊胃镜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成为胃病初筛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多项研究已证实磁控胶囊胃镜对胃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且具有舒适、安全、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等优点,人群接受度高,是传统电子胃镜的有益补充。我国专家经过近几年的临床应用实践,在国际上率先积累了经验和数据。为规范和普及磁控胶囊胃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应用,经多学科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制定我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如下。      一、我国胃病流行病学及胃癌筛查现状      我国是胃病大国,高发病种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其中消化性溃疡人群患病率高达17.2%,远高于西方国家(4.1%)。同时,胃癌在我国的发病和死亡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癌症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新发胃癌67.9万例,死亡49.8万例,发病率为30/10万,已成为威胁国人生命的第2位癌症。因此,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早期胃癌(I期)可在内镜下达到根治,5年生存率超过90%,远高于进展期胃癌。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根本的方法。因我国尚未大规模开展胃癌普查和筛查项目,主要依靠门诊有症状患者的机会性胃镜筛查,而大多数胃病患者缺乏或者无特异症状,因此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      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发现部分早期胃癌,日本开展较多,但因不能取活检及存在辐射,目前不作为首选的筛查手段;(2)血清学筛查,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原(PGⅠ、PG/PGⅡ比值)、胃泌素-17和HP抗体等检测,具有无创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存在敏感度和特异度较低等问题;(3)胃镜及胃镜下活检,这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因痛苦、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设备以及人群接受度较差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在人群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尽管麻醉胃镜可提升舒适度,但仍存在麻醉不良事件和禁忌人群。如果能采用完全无痛苦的胶囊内镜诊断胃病,则是胃病最理想的筛查手段。      二、磁控胶囊胃镜研究现状      胶囊内镜最早在2000年由以色列科学家研究发明,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诊断方式。随着新型胶囊内镜的出现,胶囊内镜的适应证已由小肠扩展到食管、结肠甚至胃,比如食管胶囊内镜和结肠胶囊内镜均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尤其是结肠胶囊内镜已在美国获得FDA批准。如用胶囊内镜检查胃,由于传统胶囊内镜是依赖自身重力和胃肠道蠕动被动行进,随机拍摄消化道黏膜,无法对比小肠空间更大的胃腔进行全面、有效地拍摄,因此不宜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为了实现胶囊内镜检查胃的目的,必须对胃进行有效的充盈并实现对胶囊内镜的主动控制。传统电子胃镜检查采用的空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不适用于胶囊胃镜检查,因为空气会通过贲门离开胃。因此,可采用清水充盈胃的方法,对胃进行扩张,使其皱襞变平,以便胶囊内镜对胃进行观察和拍摄,亦可通过摄取生成二氧化碳的粉末来进一步扩张胃。      实现主动控制式的胃肠道多功能胶囊机器人是目前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有两种方式主动控制胶囊内镜: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内部驱动模式的可行性需更多的伦理审查,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难以推广。外部驱动的主流方法是依靠体外磁场控制。目前主要有三大类磁控方法:手柄式、磁共振(MRI)线圈式和机器臂式磁控,其中前两种方式均未被正式批准应用于临床胃部检查。      我国率先研制出全球首台利用机械臂精准多维旋转移动、自适应匹配实现精准磁控的胶囊胃镜系统[Navicam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Gastroscopy System,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和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该系统由一个C型机器臂式的永磁体在体外控制胶囊在胃腔内实现精确的运动和控制,经临床研究证实诊断准确性高,并已获得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注册证和欧盟CE认证(国械注准20173223192),成为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磁控胶囊胃镜。磁控胶囊胃镜系统的永磁体应用强度约为200高斯(为MRI磁场强度的1/100),通过体外的精确磁控,实现了磁控胶囊胃镜三维直线方向的毫米级小步长(2 mm)平移,以便将胶囊胃镜精准移动到胃三维空腔内的任何部位,同时还实现磁控胶囊胃镜自如小角度(3°)转动,方便对具体病变适宜角度的观察,从而极大增加了胃腔检查的完整度和病变观察的准确性,检查效果优于手柄式和MRI式磁控系统。磁控胶囊胃镜进行完胃部检查后,可自行或者在体外磁控系统的引导下通过幽门,进入小肠继续检查。目前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已经在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我国数百家医疗机构应用数十万例次。      三、磁控胶囊胃镜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磁控胶囊胃镜适用于怀疑胃部疾病患者,包括健康管理(体检)和胃癌初步筛查,尤其适用于下列病症。      (1)需行胃镜检查,但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胃镜(包括无痛胃镜)检查者;      (2)健康管理(体检)人群的胃部检查;      (3)胃癌初筛;      (4)检测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等)相关性胃肠道黏膜损伤;      (5)部分胃部病变的复查或监测随访,如胃底静脉曲张、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规范治疗后、胃息肉等;      (6)胃部分切除及内镜下微创治疗术后的复查随访;      (7)完成胃部检查后,尚可继续检查小肠,适应证参考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2.禁忌证: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禁忌证包括普通胶囊内镜和MRI检查的禁忌证,参照《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2014)》和《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2016)》。      (1)绝对禁忌证:      a.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一旦胶囊滞留将无法通过手术取出);      b.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但除外起搏器为新型MRI兼容性产品的情况;      c.体内植入电子耳蜗、磁性金属药物灌注泵、神经刺激器等电子装置以及磁性金属异物;      d.妊娠期女性。      (2)相对禁忌证:      a.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及瘘管;      b.吞咽障碍者。      四、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1.检查前注意事项:      (1)检查前一日忌烟酒、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食物;      (2)检查前一日晚餐进软食,晚8点后禁食;      (3)检查前一日晚8点后至检查前,不能饮用有色饮料和药品;      (4)检查前至少3日内不能接受需吞服钡剂进行的检查。      2.检查前准备:      (1)检查当天晨起饮清水一杯,进行初步的胃腔冲洗;      (2)若增加小肠检查,参照《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2014)》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方法;      (3)检查前对患者予以相关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模板见“附件一”);      (4)检查前40min服用适量祛泡剂(5~10mL西甲硅油或二甲基硅油),以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必要时可使用链霉蛋白酶,用于溶解黏液;      (5)服祛泡剂后分次饮水至腹部有饱胀感(500~1000mL),以使胃腔充盈;      (6)除去身上携带的手表、钥匙、饰品等金属物品,穿戴检查服。      3.检查后注意事项(适用于单纯胃部检查且不继续检查小肠者):     (1)胶囊胃镜检查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     (2)确认胶囊排出前忌做磁共振检查;     (3)注意排便情况并确认胶囊是否排出;     (4)可使用胶囊定位器或X线腹部平片确认胶囊排出。      五、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规范化操作流程     磁控胶囊胃镜的检查过程需受检者配合不同体位的改变,以达到最佳观察效果,常用体位有左侧卧位、仰卧位和右侧卧位。建议受检者采取左侧卧位,分次少量清水吞服胶囊胃镜,以便有效地观察食管全段和齿状线。一旦磁控胶囊胃镜进入胃腔后,依次按以下步骤逐步对胃进行全面地拍摄和诊断。      1.胃底:受检者左侧卧位,磁球停留在受检者右肩上部,控制胶囊斜向上45°,然后水平旋转360°,观察胃底及底体交界(图1)。      2.贲门(远景):受检者左侧卧位,控制胶囊镜头垂直向上,观察贲门远景(图2)。      3.贲门(近景):磁球位置不变,受检者调整为仰卧位,控制胶囊镜头向上,观察贲门近景(图3)。      4.胃体后壁:受检者仰卧位,磁球下降,控制胶囊镜头竖直向下,观察胃后壁(图4)。      5.胃体大小弯:受检者仰卧位,控制胶囊镜头斜向下45°,水平旋转一圈,观察胃体大弯、胃体小弯及底体交界(图5)。      6.胃体前壁:受检者仰卧位,抬高磁球,控制胶囊镜头向上,观察胃体前壁(图6)。      7.胃角:受检者仰卧位,移动磁球至受检者左侧季肋区,降低磁球,控制胶囊观察胃角(图7)。      8.胃窦:受检者右侧卧位,胶囊进入胃窦区域,控制胶囊镜头斜向上45°,水平旋转360°,观察胃窦及窦体交界(图8)。      9.幽门:控制胶囊镜头水平朝向幽门进行观察(图9)。     10.磁控胶囊胃镜通过幽门:移动磁球至人体胃窦位置上方,吸起胶囊胃镜,调整胶囊镜头对着幽门,放下胶囊,胶囊靠近幽门口,近距离观察幽门,等待幽门张开时,胶囊随胃蠕动进入幽门(图10)。     11.十二指肠球部:抬高磁体至Z向最大位置处,点击“360°自动扫描”按钮,自动扫描十二指肠球部(图11)。     12.胶囊通过十二指肠后,点击“实时查看”界面“小肠模式”按钮,切换到小肠检查模式,受检者穿检查服离开。     磁控胶囊胃镜完成胃检查后,如需要对受检者进行进一步的小肠黏膜观察,亦可采用类似于小肠胶囊内镜的准备和检查方法,继续完成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实现胃+小肠段的诊断。初步数据表明,胃+小肠的检查完全率可达75%~90%。      六、磁控胶囊胃镜诊断胃部疾病的准确性      近期多项针对国产机器臂式磁控胶囊胃镜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电子胃镜相比,磁控胶囊胃镜对胃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85%~92%,特异度为67%~95%,与胃镜检查结果一致性为87%~98%(表1)。2012年上海长海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联合对3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机器臂式磁控胶囊胃镜的初步研究,发现磁控胶囊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一致性为91.2%(Kappa=0.765)。2016年全国7个中心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以传统电子胃镜作为金标准,入选了350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磁控胶囊胃镜诊断胃局灶性病变(包括溃疡、息肉、黏膜下隆起、憩室、黄斑瘤等)的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4.7%,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95.9%,诊断准确率为93.4%,并发现1例进展期胃癌、1例早期胃癌和2例淋巴瘤等恶性疾病,未遗漏严重病灶,且95.7%的患者优先选择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七、磁控胶囊胃镜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小肠胶囊内镜应用于儿童安全且易于接受,其适应证和成人相似。磁控胶囊胃镜大小和小肠胶囊内镜类似,质量略重,磁场控制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临床的证实。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认证磁控胶囊胃镜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中的应用(国械注准20173223192)。上海瑞金医院进行了一项针对30例儿童患者的机器臂式磁控胶囊胃镜的临床研究,纳入患儿7~16岁(平均12岁),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发现胃憩室、胃息肉、胃窦渗出性胃炎、黏膜下突起、胃体糜烂以及胆汁反流等病变,无不良反应发生,可见磁控胶囊胃镜是一种可用于儿童的安全、有效的胃病筛查手段。临床上可通过训练患儿吞咽胶囊内镜完成检查,如患儿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顺利吞咽胶囊时(包括紧张、吞咽障碍、吞咽困难等),亦可使用透明帽将磁控胶囊胃镜置于内窥镜头端,用于将磁控胶囊胃镜送到食管的近端,完成胃或胃及小肠的检查。      八、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优点、安全性和局限性      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优点是无需麻醉,舒适安全,且诊断准确率高,易于被人群接受。 胶囊滞留是指胶囊内镜检查后胶囊内镜停留于胃肠道2周以上,小肠胶囊内镜的滞留率为1.4%~2.6%,尚未见严重并发症和致死病例报道。胶囊滞留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肿瘤、克罗恩病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药物相关性炎症等引起的严重狭窄。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主要人群是怀疑胃病患者,小肠疾病相对少见,因此发生胶囊滞留率更低,未见相关临床报道。经临床严格把握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可进一步减少胶囊滞留的发生。如怀疑胶囊尚未排出体外,可通过手持胶囊定位器判断胶囊是否位于体内,避免了腹部平片定位检查的放射性辐射,更为方便和安全。可能出现的与胃准备有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罕发,且程度轻微,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头疼和异物感,呈一过性或短期内自行消失。 相对于传统电子胃镜,目前磁控胶囊胃镜有时不能完整观察食管和十二指肠,暂不能取活检,无内镜下治疗功能。      九、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规范化培训和图片阅读      1.磁控胶囊胃镜的操作培训。主要分为4个阶段:(1)体外操作练习:能够熟练地掌控好操作台左、右摇杆及五维运动的敏感度,通过操作摇杆能够使胶囊运动时的动作匀称、协调;(2)透明胃模型练习:能够控制胶囊,使镜头分别到达透明胃模型上任意固定标记点,达到此要求后可以进行仿真模型操作练习;(3)仿真胃模型练习:能够快速地找到模型内的标记点,熟练掌握胶囊通信频段、拍摄帧率、传输速率切换;(4)人体临床检查操作练习:可在20 min内按照检查顺序将胃部各解剖位置观察完全,并能熟练使用各功能按键。      2.磁控胶囊胃镜的阅片。需要由专业的消化领域执业医师进行,同时需要阅片医生具有消化内镜操作经验,具有胶囊内镜阅片及出具报告的经验。熟知并充分认识磁控胶囊胃镜的技术特点及使用,熟知相应阅片软件的使用,熟知胶囊内镜图片描述及报告书写标准。      十、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报告规范      1.总体要求: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包括操作和阅片,报告分为两个部分:      (1)检查报告部分:按关键解剖部位,显示胃腔检查的完整度;      (2)诊断报告部分:按关键病变部位,显示胃腔检查的主要发现。      2.报告框架:基本资料和信息,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临床指征、随访信息、胶囊编号、检查编号、检查范围、检查医生、检查日期、阅片医生、阅片日期、黏膜所见描述、检查结果、诊断、建议等。      3.报告内容:      (1)检查报告:操作医生进行编辑。按解剖结构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胃角、幽门及其他区域。检查报告以解剖结构为基础,分贲门和胃底、胃体、胃窦、胃角和幽门等项并根据临床需要提供不同部位的图片进行报告,其中贲门和胃底应包括胃底、贲门、贲门下前壁、后壁、小弯,胃体应包括胃体上、中、下及四壁,胃窦应包括胃窦四壁,胃角和幽门应包括胃角正中、后壁、前壁及幽门等,整个胃腔提供24张图片,且应选择完整显示的区域图片。      (2)诊断报告:阅片医生进行编辑。胃黏膜有其颜色特征,包括红斑、白色和苍白等,以及形态改变,包括隆起、凹陷等。每个病灶可由解剖位置来定位,每种病变类型均作为一个单项而进行观察和描述,具体病变描述内容参照传统电子胃镜报告。      十一、总结      磁控胶囊胃镜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成为胃病初筛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多项研究已证实磁控胶囊胃镜对胃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具有舒适、安全、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等优点,人群接受度高,是传统电子胃镜的有益补充。本共识的制定,旨在规范磁控胶囊胃镜的临床应用,随着临床应用实践经验和研究证据的逐步积累,磁控胶囊胃镜新技术将对我国胃部疾病的早发现和早诊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全文发表于《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7年第6期     引用本文: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 等.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年,上海) [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7, 11(6): 487-496.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7.06.003.

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系统-胃部健康管理适宜技术2018-01-04

    我国是胃部疾病的高发地区,不同程度的胃病患者总数超过3亿。同时,我国又是胃癌高发国家,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胃癌新发67.9万例,胃癌死亡49.8万例,已成为威胁国人生命的第2位癌症。胃癌也是世界第4大癌症,致死率居于世界第2位。胃癌,虽然来势汹汹,但却并非无法破解。研究表明,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不足30%,且生存质量低,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可谓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癌症。胃镜及胃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因痛苦、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设备以及人群接受度较差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在人群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目前,国内早期胃癌诊断率不足10%,这导致大部分确诊胃癌的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应用普查表明:我国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现有培训方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消化内镜医师和护士的短缺问题不容忽视,客观上造成消化道疾病早期筛查覆盖率低。而体检筛查对于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胃部疾病治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推广和普及胃部健康管理的适宜技术,对胃癌防治及胃部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和诊断大有裨益,成为当下中国为尽早实现健康中国梦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胃癌高危人群: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以下符合第1项和2-6项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4.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癌筛查适宜技术:由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和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安翰公司”)研发并生产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是全球独家实现精准控制的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系统。整套系统由体外磁场控制系统和操作控制系统组成,通过遥控胶囊内窥镜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精确操控的体外磁场来精确控制胶囊机器人在胃内的运动巡航,改变胶囊姿态,让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拥有前后、左右、上下、水平旋转、垂直翻滚等5个自由度的观察“视角”,充分聚焦消化系统内的异样部位。机器人系统包括磁控胶囊胃镜、便携记录器和检查服、磁控胶囊胃镜控制系统、控制和显示软件以及胶囊定位器五大组成部分。技术横跨先进传感、光电成像、图像处理、无线通信、器件封装等多个领域,包含着40多项国际技术专利,缔造了国际首创。     受检者接受检查时需穿戴检查服,随水吞服一粒特制的仅长27毫米,直径11.8毫米、体重不足5克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操作人员通过磁控胶囊胃镜控制系统控制胶囊胃镜在胃内的位置、姿态、角度,约15分钟的检查即可将整个胃腔一览无遗,病灶无处隐藏。检查完成后,胶囊将会顺着胃肠道自然排出受检者体外而无任何滞留,极易被人群接受。     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系统还通过一系列的临床循证研究,验证了它高度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得到了全球消化领域专家的认可和赞许。《磁控胶囊胃镜与电子胃镜在诊断胃部疾病准确性的比较》的研究文章于2016年9月在美国权威学术杂志Clinical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作为封面文章发表。2017年1月,日本消化内镜学会转发该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的检查准确性与电子胃镜高度一致。而质量和安全方面没有比获得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全国唯一一张磁控胶囊胃镜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173223192)更具公认度了,而且注册证上明确标示“产品适用于胃部疾病的检查,以供临床诊断”。     2014年7月,在全国七家三甲医院消化科进行了对胃病高危人群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对有上腹部不适的既往无胃镜检查史的患者进行胃部检查,先行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后行电子胃镜检查,电子胃镜检查者不知晓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结果,共完成350例受试者;以电子胃镜检查为金标准,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胃部疾病总准确度为93.4%,敏感度90.4%,特异度94.7%,表明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可与电子胃镜相媲美;在本研究中,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发现1例早期胃癌,后通过病理证实,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痊愈,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在早期胃癌的筛查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发布了《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更规范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适宜技术实际筛查经验: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自2017年年初开始使用安翰磁控胶囊胃镜作为健康体检人群胃部健康的体检方式,累计检查近2000例次,积累了成熟的应用经验:     流程梳理:明确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人群,让真正需要做磁控胶囊胃镜的胃病筛查人群进行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避免电子胃镜的侵入性检查方式造成的损害。同时,电子胃镜在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发现阳性病例后能起到进一步明确诊断和镜下治疗的作用。 全员培训:从3个维度进行培训,包括安翰磁控胶囊胃镜产品知识培训、操作培训、阅片培训。通过体外操作、透明胃模型操作、仿真胃模型操作以及最后的人体实际操作训练,要求操作医生对胃部检查达到完整检查以及对病灶进行精准的发现和观察,保证操作的质量;最后阅片,需要有执业资格的资深消化内镜医师承担,通过阅片软件辅助提高阅片效率和准确性,保证阅片报告按照规范的格式出具。所有的工作人员均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     配套宣传:对于体检人群,做好胃健康知识的普及和适宜技术的介绍,提高人们对胃部健康的关注;同时通过介绍胃部疾病诊断的适宜技术,提高人们对胃部健康检查的依从性;增强受检者对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了解和认可。     质控规范:建立包括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合格受检者的选择、检前知情同意的执行、检前胃肠准备、操作、阅片、报告出具、随访等各方面的质量控制规范,保证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顺利开展和质量要求,给受检者提供高质量的胃部健康管理服务。定期进行培训并且抽检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每一过程的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完善。     健康档案:给每位受检者建立完善的胃部健康档案,提出相应的胃部健康管理方案,增强受检者胃部健康管理的意识,控制损害胃健康的不良因素,及早诊治胃部疾病。让受检者明确掌握胃部健康状况,针对自身存在的不利于胃部健康的因素进行调控整顿,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恢复和保持胃部健康的目的,同时可以根据健康档案的复查随访计划定期监测胃部健康的变化趋势,比较多次胃部检查结果的异同,以期在严重胃病发生发展之前给予诊断并进行及时的治疗。     持续管理:对于安翰磁控胶囊胃镜诊断出的阳性病例,建议受检者接受进一步规范诊治,给出复查随访计划,对胃部健康进行动态监测。专人定期电话随访,敦促受检者完成胃部疾病诊治,并且掌握其疾病诊治和转归情况,帮助受检者制定下一次复查计划。提高受检者对胃健康的重视程度以及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的检查依从性,真正实现在人群中开展胃部健康管理的伟大事业。     注: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开展以来,在胃部健康管理方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很多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电子胃镜检查的受检者有了全新的胃部检查选择,通过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来明确胃部健康状况,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避免了因为不敢做、不愿做胃镜而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评价:“ 根据我们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在体检人群中确实可以发现早期的病变,对于防治胃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系统作为中国自主创新项目,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胃疾病检查和内镜发展的革命性创新”,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更荣膺“中国2016十大医学进展奖”。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入驻“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主展馆。2000余名十九大代表,200余万百姓,为这一无需插管的胶囊胃镜技术点赞。中央电视台也多次报道了安翰磁控胶囊胃镜这一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智”造高科技产品,充分肯定了安翰磁控胶囊胃镜胃部检查的神奇魅力。     安翰磁控胶囊胃镜自2013年开始正式应用于临床,目前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近千家医疗机构,提前实现了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梦想。     2017年7月,由中国消化内科权威专家牵头,由国内5大权威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成为胃病初筛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共识指出:“多项研究已证实磁控胶囊胃镜对胃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传统电子胃镜高度一致,具有舒适、安全、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等优点,人群接受度高,是传统电子胃镜的有益补充”。     目前,安翰公司已具备年产100万颗胶囊胃镜的能力,市场空间价值数十亿级。未来,依托公司的消化道数据云平台,可以定期发布中国胃部健康的大数据,有助于中国各地医务人员以及百姓及时了解胃部健康状况。安翰公司还将努力践行十九大报告精神,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之路,为更多的中国人提供舒适、准确的胃镜检查。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磁控胶囊胃镜在胃病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2018-01-04

    我国是胃病大国,无论是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者是胃癌的发病率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对胃疾病的筛查率却较低,从而使得多数胃疾病患者,尤其是胃早癌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加重了我国卫生医疗系统的压力和经济负担。而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却拥有较为完整的胃癌筛查计划,早癌检出率高,为患者争取了最佳诊疗时间。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钡餐、血清学检测、电子胃镜及胶囊内镜。近年来磁控胶囊内镜因其高准确率、无痛且接受度高的优势,或将成为无症状人群胃病筛查的新方法。本文就磁控胶囊胃镜在胃病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一、我国胃疾病发病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40%~60%,粗略估计,我国有超过3亿人口存在胃部疾病,远超世界水平。同时,我国又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新发癌症429.2万例,其中新发胃癌67.9万例,死亡49.8万例,发病率为30/10万,已成为继肺癌(或支气管癌)之后,威胁国人生命的第2位癌症。胃癌也是世界第4大癌症,致死率居于世界第2位。因此,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日本学者在2008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早期胃癌(Ⅰ期)可在内镜下达到根治,5年生存率超过90%,远远高于进展期胃癌。目前我国的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最根本的方法。     二、日本和韩国胃癌筛查策略     日本从1960年开始对>40岁的无症状人群,由政府部分出资进行钡餐筛查胃癌,至2002年,日本共有430万无症状人群进行此项检查,参与率虽然低于20%,但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发现的早癌患者占到胃癌总患者数的70%~80%。2015年开始,日本政府推行内镜筛查计划。韩国从2002年开始对>40岁的无症状人群推行钡餐或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至2005年,共有115万人参加该项目,参与率低于6%,总体的胃癌检出率约0.12%。     三、我国目前主要的胃癌筛查方法     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上消化道造影、血清学、电子胃镜及胶囊胃镜。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并未大规模地开展胃癌普查和筛查项目,目前多进行门诊中有症状患者的胃镜筛查。虽然电子胃镜凭借能够直接取得病理活检而成为检测胃癌的金标准,但电子胃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为侵入性检查,即使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也尚未采用内镜进行大规模的胃癌筛查。由于日本医疗保险仅报销政府安排的常规体检,因此在个人体检中,接受内镜检查的人数相当少。 我国也在2014年制定了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疗共识,建议将年龄大于40岁(男女不限)合并其他胃癌高危因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型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癌一级亲属、重度饮酒、高盐饮食等)的人群进行筛查。筛查方法有: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上消化道钡餐和内镜检查。胃蛋白酶原浓度下降对于萎缩性胃炎有提示作用,在我国,通常根据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的检查策略。促胃泌素17可以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高胃酸及胃窦部萎缩患者的空腹血清促胃液素17较低。虽然上消化道造影也可作为胃癌的筛查方式,但由于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检查已基本取代X线钡餐检查,成为最常用的胃癌检查手段。对于有胃癌报警症状,例如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建议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     四、磁控胶囊内镜的发展     胶囊内镜是21世纪消化内镜里程碑式的革新,它的出现,使一直困扰医学界的小肠不再是检查的“盲区”。胶囊内镜现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法。然而,第1代胶囊内镜主要依靠重力和胃肠蠕动被动行进,临床医师不能进行有效的主动控制,因此对体积较大的胃腔不能进行全面准确的拍摄和诊断。开发第2代主动遥控式胶囊内镜,一直是众多临床医师和工程师的梦想,而目前最为成功和有效的遥控方式,则为外部磁场控制式胶囊内镜系统。     一般的磁控胶囊内镜系统主要由磁控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导航系统、实时监测系统和数据记录系统四部分组成。相对于传统的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可以通过外部磁场控制,在胃中进行平移、旋转和倾斜。同时受检者可以通过不同的体位,使胶囊内镜的视野更加广阔,大大减少胃部盲区,提高胃各部位的受检率。当前主要的磁控胶囊系统有手柄式磁控胶囊内镜、MRI式磁控胶囊内镜以及机器臂式磁控胶囊内镜。     五、磁控胶囊内镜的应用     1. 食管检查:磁控胶囊内镜由最初应用于小肠,发展到现在可以进行全消化道的检查。对于食管疾病的诊断,可以选用食管胶囊内镜(esophageal capsule endoscopy,ECE)。研究表明,若以传统的EGD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ECE(PillCam ESO,4帧/s)检出食管疾病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95%、97%和94%。但ECE通过食管速度较快,采集图像少。因此,手柄式磁控胶囊内镜便可以通过延长胶囊内镜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从而获取更多图像。Keller等通过对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的RCT研究发现,与PillCam ESO相比,磁控操作胶囊(magnetic maneuverable capsule,MMC)能够显著延长胶囊通过食管时间(P<0.01)。10例志愿者首先吞服产气果冻粉以扩张胃腔,MMC可以被磁控板有效控制并灵活运动,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为(39±24)min,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2~77 min)。MMC在7例受试者中可观察>75%的胃黏膜,其他3例可观察>50%的胃黏膜。但MMC也有不足,它仅能完成绕食道纵轴旋转和倾斜的主动运动,无法完成在食管内自由上行或者下行,对齿状线的观察率仅为33%。磁力不足是导致MMC食管内运动能力不佳的主要原因。     2. 胃部检查:2010年,Rey等首次报道了第一个运用于胃部检查的磁控胶囊内镜,它的问世,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胶囊内镜在胃部疾病诊断上的不足。该研究平均检查时间为30 min,通过应用低磁力,借用患者胃内的水-气交界面来操作磁控导航胶囊内镜(magnetically guided capsule endoscopy,MGCE)。MGCE检查对幽门、胃窦、胃体、胃底和贲门5个部位的整体检出率分别为96%、98%、96%、73%和75%。2011年法国2家医学中心入选189例有腹部症状的患者(平均年龄53岁,其中男性105例,女性84例),分别接受MGCE和EGD检查。21例患者使用MGCE发现23处主要病灶,诊断准确性为90.5%,特异性为94.1%,敏感性为61.9%,在剩余的168例患者中,94%有微小病灶,胶囊内镜的诊断正确性为88.1%。而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让患者自主选择检查方式,所有患者均优先选择胶囊内镜。2012年,Rey等再次对61例患者分别接受MGCE和EGD检查,发现两者的诊断能力相似。该项初步研究表明,MGCE可作为胃癌筛查方法,并开创新的领域。     为了深入研究磁控胶囊内镜在胃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2012年Liao等对3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NaviCam磁控胶囊内镜的研究,胶囊内镜在胃内的检查时间为(3.8±10.0)min,88.2%(30例)的志愿者胃内清洁度良好,且对胃部各个解剖部位的检查情况达到82.4%~100%。研究表明,NaviCam磁控胶囊内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一致性为91.2%(Kappa=0.765)。     随后,Liao等对全国7个中心的350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平均年龄46.6岁)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先接受NaviCam 磁控胶囊内镜检查,之后2 h进行常规普通胃镜检查。110例(31.4%)伴有局灶性病变和(或)萎缩性胃炎并行胃镜活检。结果显示,与传统电子胃镜相比,NaviCam 磁控胶囊内镜诊断胃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4.7%,总准确度达93.4%。而且,NaviCam 磁控胶囊内镜发现了1例进展期胃癌、2例淋巴瘤和1例早期胃癌(图1),甚至还发现了数例第1次传统电子胃镜未能诊断的微小病变,且部分病变还被第2次非盲法的电子胃镜检查所诊断。NaviCam 磁控胶囊内镜的总体胃黏膜清晰度和各解剖结构均达到理想效果(图2、3),与传统电子胃镜相比,超过95%的患者更倾向于磁控胶囊内镜检查。     六、磁控胶囊内镜的适用人群     随着MGCE应用于体检人群,MGCE不再局限于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但国内外尚未有MGCE应用于大规模体检人群的报道。基于我国国情,对于体检人群,符合以下条件者更适合行MGCE:胃癌高发地区(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拒绝行EGD者;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的体检人群;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体检者可以选择舒适度较高的MGCE替代EGD;对于不能够耐受EGD的人群,更适合选择MGCE检查。     禁忌人群:已知或怀疑小肠梗阻、狭窄或瘘管不能接受外科手术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者其他电子学仪器设备者;吞咽障碍者;对于高分子材料过敏者;孕妇。     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但胃癌筛查与日本、韩国相比差距巨大,胃癌死亡率位居癌症死因第2位,形式非常严峻。因此,我们应该借鉴日本、韩国的筛查模式,开展大规模的胃癌筛查。这项工作的重任应落在广大消化内镜医师和健康体检机构身上,健康体检中心和相关医务人员,应广泛宣传定期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近迅速发展的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减少胶囊内镜在胃部检查的盲区,明显提高胃内病变的检出率,有望为我国胃癌的筛查提供一种无痛苦、无交叉感染、接受度高的新方法。但MGCE也有不足:该系统虽然可以减少胃部检查的盲区,但仍无法完全消除盲区,这必然会遗漏病变。检查费用较贵。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检查时间较EGD长,不能自由活动;无法行病理组织活检或切除病灶,无法精准测量病变大小。现阶段MGCE也无法携带药物,对胃内病变进行治疗。MGCE仍有潜在的副作用如胶囊误吸、胶囊滞留甚至胶囊破裂等。但随着未来MGCE的发展,将全力克服不足,应用于更加广泛的人群,提高我国胃癌早诊率,降低胃癌病死率,造福我国广大胃癌和胃病患者。

“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全国公益活动第十四站(贵州站)在贵阳举办2017-11-09

    2017 年9月19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国家卫计委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联合发起的“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全国公益活动第十四站(贵州站)启动大会在美丽的西部历史名城贵阳市隆重举行。     9月1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全国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陇德,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全国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傅征,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研究所主任陈刚,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健,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朱征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楚兰,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李舜伟,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全军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微微,上海科学院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王艳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     在大会上,进行了“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全国公益活动第十四站(贵州站)启动揭幕仪式。     王陇德院士做了题为《中国卒中防控之路的探索》的主旨讲座;陈刚秘书长代白书忠理事长做了题为《健联体的构建与实施 助力健康中国》的讲座;王艳所长做了题为《基于物联网的脑血管健康管理智能化平台构建》。     在大会当天,项目组技术员贵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为前来中老年群众进行了脑血管功能检测,筛查中风高危个体。李舜伟、张微微、马维娅、牛俊英、孟晓落、张锦丽等10名全国知名专家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了现场义诊。围绕着脑血管健康与脑卒中早期预警与预防,项目组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灵敏可靠、简便易行、无创无痛的检测手段、对易患人群进行脑血管功能检测以获取每位受检者的“脑功分”,从而直观而准确地评估其中风风险。全国知名专家为筛检出来的中风高危个体耐心解答脑血管疾病相关问题,现场建立健康档案,指导实施以“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重点药物干预”、“定期复查”等措施为核心的脑血管健康管理方案。

2017年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在井冈山顺利召开2017-08-10

   2017年8月5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在江西井冈山顺利召开。    出席本次会议的主要领导、专家和嘉宾有: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原总后卫生部白书忠部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徐卸古副院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原空军卫生部陈义勤部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委、湖北健康管理学会唐世琪会长,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张波副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永哲研究员,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重庆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赵小兰主任,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原副院长韩萍教授,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廖专博士,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刘玉萍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健康保健中心范竹萍主任,解放军161医院体检中心叶艺主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黄红卫主任,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健康管理领域的专家和代表共计100余人。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秘书陈刚主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白书忠理事长开幕式致辞,白理事长对我们开展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应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使我们更加明白了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重要性。白部长认为,坚定的信念、坚韧的精神、解决困难的智慧,是井冈山精神的体现。本次会议选在井冈山,也是希望我们健康管理人了解、学习、实践井冈山精神,不断开拓健康管理新局面。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徐卸古宣读了关于同意开展 “甲状腺结节筛查及风险度评估多中心课题”的决定,关于同意开展“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运动管理多中心应用研究”的决定,关于调整“体检人群非传染性肝病早期风险筛查及干预”专家组和应用研究中心的决定,关于授予“中医健康测评与干预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心的决定。    白书忠理事长、徐卸古副理事长、唐世琪会长、韩萍副院长为课题组专家和成员颁发证书    白书忠理事长、徐卸古副理事长、唐世琪会长、韩萍副院长为“中医健康测评与干预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多中心课题应用研究中心颁牌    白书忠理事长、徐卸古副理事长、唐世琪会长、韩萍副院长为课题科研协作单位颁牌    课题培训和交流环节由唐世琪教授、田京发教授、张群教授、洪海鸥教授主持,学术讲座主要围绕8个多中心课题展开,内容丰富、实用。北京协和医院张波教授作了关于《甲状腺结节超声和甲状腺结节管理历史、现状及展望》的学术讲座;解放军161医院叶艺教授作了关于《甲状腺结节筛查与风险度评估》的学术讲座;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作了关于《肺癌自身抗体在全球肺癌早筛早诊中的临床应用》的学术讲座;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作了关于《高血糖人群运动干预适宜技术》的学术讲座;重庆西南医院赵小兰教授作了关于《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运动管理多中心应用研究/体检人群前列腺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实施经验》和《体检人群前列腺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实施经验》的学术讲座;北京小汤山疗养院韩萍教授作了关于《中医健康状态测评与干预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上海长海医院廖专教授作了关于《磁控胶囊胃镜的临床应用》的学术讲座;四川省人民医院刘玉萍教授作了关于《肝纤维化与脂肪肝早期筛查技术研究进展》的学术讲座;上海仁济医院范竹萍教授作了关于《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意义和思路》的学术讲座。    本次大会还要特别感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他们为会议做了不少会务准备和保障工作,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圆满召开,2017我们聚力前行!

“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全国公益活动(第十二站)启动仪式在南京顺利举行2017-05-28

   2017 年5月27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国家卫计委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联合发起的“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全国公益活动(第十二站)启动仪式暨“全国脑血管健康管理物联网”(江苏省)启动暨“脑卒中早期预警与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第八、第九批应用研究中心启动在南京市成功举行。    5月27日上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原主任委员、原总后卫生部部长白书忠,中华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咏红,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御古,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唐金海,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武留信,中华健康管理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清,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顾民,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景波,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研究所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秘书长陈刚,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全军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微微,上海科学院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王艳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    白书忠、王咏红、唐金海等领导分别为本次大会致辞,白书忠理事长在致辞中强调:要实实在在地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重大慢病实施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做到早防、早诊、早治;对常见慢性病实施科学有效长期管理,围绕着防大病管慢病,集成创新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路径和服务模式,提高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品质和能力。    在大会上,“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全国公益活动(江苏省)暨“全国脑血管健康管理物联网”(江苏省)正式启动,并举行了印手印揭幕仪式。 揭幕仪式    “全国脑血管健康管理物联网江苏站”启动,是健康大数据科学应用和落地的一项有力举措。打个形象的比方,高速公路建好了,一通车即可运行。”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江苏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和支撑,13个设区市及绝大多数县(市)建成信息平台基本架构,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系统基本实现联通,这就为融入全国的物联网健康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省卫生计生委按照人口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2015-2017年),实施“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江苏云服务计划”,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王咏红同时透露,今后针对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健康管理全国共性的需求,江苏将逐步融入全国的健康管理物联网系统。    在大会上,陈刚秘书长代表联合发起单位宣读了关于同意授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11家单位为“脑卒中早期预警与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应用研究中心”,以及授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体检中心、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等57家单位为“脑卒中早期预警与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科研协作单位”的决定,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27日下午后,曾强主任做了题为《构建慢病管理大数据平台——全国脑血管健康管理物联网》的主旨发言,首次阐述了基于物联网的脑血管健康管理的具体实施构架,构建慢病管理的大数据平台的实施方法。    27日下午,项目首席专家、全军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张微微教授、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戚晓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总医院副院长蔡艺灵、江苏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学部主任、介入放射科主任施海彬等17名全国知名专家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了现场义诊。    此次前来参脑血管健康中国行危个体耐心解答脑血管疾病相关问题,现场建立健康档案,指导实施以“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重点药物干预”、“定期复查”等措施为核心的脑血管健康管理方案。    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深入了解到中风早期预警与预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把中风预警与预防的最新理念和核心技术带给了当地老百姓,相信全国脑血管健康管理物联网的成功构建必定会造福于全国各地人民群众。

“全国第五届慢性病早期筛查及信息化管理培训班暨京津冀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暨京津冀健康管理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北戴河顺利召2017-05-22

   2017年5月20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河北省健康管理研究会、武警总医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慢性病早期筛查及信息化管理培训班暨京津冀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暨京津冀健康管理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北戴河顺利召。     参加本次会议的主要领导、专家和嘉宾有: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原总后卫生部部长白书忠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强教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徐卸古教授,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孙振学教授,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联盟执行主席于小冬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委、原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李景波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委、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唐世琪会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陈刚主任,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杜兵教授,河北省健康管理研究会会长吕林教授,武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邓笑伟主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韩萍教授,武警部队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李浴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付君主任,安徽省立医院洪海鸥主任,解放军总医院李贞教授,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吴春华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卿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褚熙主任等。参加本次会议的除来自京津冀的代表外,还有来自的黑龙江、辽宁、陕西、山东等地的专家和代表,共计200余人。 白书忠理事长大会致辞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副主任高向阳主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白书忠理事长致辞。白理事长在致辞中强调: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慢性病的有效防治,慢性病防治重中之重在于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做实“防大病,管慢病”。如何做好“防大病,管慢病”主要在于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做到早查、早防、早治,对常见慢性病实施科学的健康管理。     本次学术会议大咖云集,学术讲座内容丰富、实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曾强教授作了《脑卒中早期预防与健康管理》的学术讲座;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小冬教授作了《科学的健康管理是国民大健康的保障》的学术讲座;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陈刚主任作了关于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是慢病防控的主要手段——学习《中国慢性病防控中长期规划2017-2025》体会的学术讲座;西南医院李景波教授作了关于《肿瘤早筛 1+X 方案思考》的学术讲座;北京健康管理协会杜兵教授作了关于《互联网+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学术讲座;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邓笑伟教授作了关于《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在体检中应用研究》的学术讲座;河北省健康管理研究会吕林教授作了关于《论健康中国视阈下健康管理产业的动态》的学术讲座;武警部队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李浴峰教授作了关于《健康素养与慢病零级预防》的学术讲座;解放军总医院李贞教授作了关于《磁控胶囊机器人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安徽省立医院洪海鸥教授作了《体检人群胃癌早期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方案》的学术讲座;中金数据金吕军总监作了关于《互联网+健康管理应用实践》的学术讲座。本次会议还要特别感谢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为会议做了不少会务准备和保障工作,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7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在郑州顺利召开2017-04-25

   2017年4月22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2017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在河南郑州顺利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原总后卫生部白书忠部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原空军卫生部陈义勤部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唐陆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委、原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李景波院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陈刚主任;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秘书长、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李力主任等。参加本次会议的除来自河南的代表外,还有国内众多省份的健康管理领域的专家和代表共计200余人。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副主任高向阳主持,首先由白书忠理事长致辞,白理事长对我们开展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应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使我们更加明白了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重要性。随后,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力主任大会致辞,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是我们这次会议的共同主办单位,他们为会议做了不少会务准备和保障工作,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召开。最后,大会承办单位之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唐陆副书记讲话。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陈义勤副理事长宣读了关于同意开展“河南地区体检人群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与干预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的决定,关于授予“体检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早期胃癌筛查及风险评估的多中心应用研究”第七批应用研究中心的决定,关于同意建立“河南省体检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的决定。白部长为体检人群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与干预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专家李力主任、邢玉荣主任颁发证书,并为十位课题组成员颁发证书。     白部长为郑大一附院健康管理中心授牌,授予郑大一附院健康管理中心“河南省体检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的称号。白部长、陈义勤副理事长、李景波副主任委员为体检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早期胃癌筛查及风险评估的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的第七批 “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应用研究中心”授牌。白部长、陈义勤副理事长等领导为14家“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应用协作单位”授牌。      课题培训和交流环节由李景波教授、王燕教授等专家主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陈刚主任作了《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是慢病防控的主要手段》的学术报告,解放军180医院王瑜主任作了《脑卒中早期风险预警与脑血管健康管理》及《TTM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研究》的报告,上海长海医院廖专主任作了《磁控胶囊机器人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的报告,安徽省立医院洪海鸥主任作了《体检人群胃癌早期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方案》的报告,航天总医院张晗主任作了《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方案》的报告,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付君主任作了《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经验分享》、《鼻咽癌的早期筛查课题方案》的报告,杭州疗养院罗毅院长作了《肛肠肿瘤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技术交流》的报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学物联网发展专项基金余中博士作了《体检大数据的建立》的报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韩萍教授作了《中医四诊仪多中心研究的课题方案》的报告,西京医院李永奇主任作了《TAP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的报告,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吴严冰主任作了《健康体适能测评与运动干预实践》的报告,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力主任作了《食物不耐受筛查在体检中心的应用研究》的报告,武警总医院邓笑伟主任作了《HRA对体检人群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评估》的报告,杭州诺特健康研究院庞兴光作了《非药物体重干预的减重研究》的报告,正是这些健康管理界大咖们的学术讲座,才使得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17年全国第五届慢性病早期筛查及信息化管理培训班暨京津冀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暨京津冀健康管理与产业发展论坛会议通知2017-04-13

各医疗及健康管理相关单位:     为落实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文件精神,丰富健康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推动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内涵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慢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定于5月19-21日召开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武警总医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慢性病早期筛查及信息化管理培训班暨京津冀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暨京津冀健康管理与产业发展论坛”。     本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管理领域适宜产品和技术的培训交流、京津冀地区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研讨、慢性病早期筛查及管理的培训,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 现将会议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日期:2017年5月19-21日(19日报到,21日离会)     二、会议地点:中国·秦皇岛·东山宾馆(地址: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鹰角路7号东山宾馆)     三、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武警总医院     承办单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武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河北省健康管理研究会     学术支持单位: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武警部队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特别支持单位: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四、参会对象     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医疗保健和慢病防控、疗养康复以及功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等相关大健康产业的从业者。     五、注册须知     本次会议不收会议费,参会代表食宿交通自理。本次培训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2017-17-00-022(国),参会人员将被授予继续教育学分5分。参会代表请于4月25-5月15日进行微信在线注册报名(我们将在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交流群中滚动发布微信在线报名系统),也可登录健康管理研究网(www.chpfac.cn)新闻资讯栏目"全国第五届慢性病早期筛查及信息化管理培训班暨京津冀健康管理多中心课题交流会暨京津冀健康管理与产业发展论坛会议通知(第一轮)"下载参会回执表(填写参会回执表并发送至13811130808@126.com),名额有限,报满为止。 六、会议联系人 会议学术:高向阳:13811130808;楚俊杰:13301276066; 会议接待:马金祥:13911272980 技术展示:吴世勇:13261008988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武警总医院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三日

体重管理师培训班在南昌市成功举办2017-04-10

    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办的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和首届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健康管理医学模式与学科建设研讨班》、《体重管理师培训班》于2017年04月 7-9 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举办。     在开幕式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建军院长助理致欢迎辞,并希望分会成立后应加强健康宣教,让健康管理理念走进千家万户。随后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原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白书忠理事长代表中华医学会对分会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就我江西省今后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做了重要指示。       会议期间,江西日报、南昌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对白书忠理事长进行了采访,并做了题为:“好消息,江西人的健康有了大管家”的报道。     经过健康管理学分会筹备委会一年的调研与筹备,全体委员选举出分会第一届分会委员会成员,共由118家单位参加,205名委员,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黄红卫担任主任委员。据黄红卫主任委员介绍,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江西省健康管理步入了科学规范的轨道,为健康管理者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和共同提高的学术平台,分会成立后将加强省内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下设体检超声学组、妇幼学组、中医学组等,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积极推进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开展,帮助指导县级医院完善体检学科建设,让更多的医院能成为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从而推动江西省健康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受大会邀请,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陈刚副秘书长、安徽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洪海鸥主任、厦门健康管理学会主委周莉主任、青岛健康管理学会主委王燕主任、解放军180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王瑜主任、上海科学院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王艳教授、解放军杭州疗养院罗毅院长先后作主题报告《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是慢性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体检中心管理》、《开创“医+体”模式构建学科发展》、《探索公立医院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中风一级预防基础方案的建立及应用》,并就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进行了经验分享及推广,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4月9日中国健康基金促进会马金祥主任主持了"“健康体重中国行-生活方式风险度评估”项目启动仪式,体重管理专项基金吴向明秘书长为“体重管理师培训基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授牌。江西省研究型 医院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黄红卫在会上介绍了“健康体重中国行—江西站”公益活动工作计划,一是积极开展体重管理师培训,二是推广标准化生活方式危险度评估方法,三是依托“健康体重中国行”公众号开展肥胖患者健康教育,四是帮扶贫困肥胖人群,二附院健康管理中心将全力协助基金会做好这项工作。     同期举办了首期江西省体重管理师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00余人,由吴向明秘书长、庞兴光教授分别讲授了《体重管理原理与实际操作》、《相关疾病与体重管理》体重管理师培训内容。体重管理需要更多的健康管理和医务工作者参与进来,才能有效地防止由肥胖引发的慢性病的发生。     本次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办的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圆满落幕,江西必欧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全程参与会务工作,并得到参会专家高度认可!必欧瀚全体员工将继续努力,为江西省健康管理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017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会议通知2017-03-30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文件精神,丰富健康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推动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内涵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慢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定于4月21-23日召开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2017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     本次会议的内容共包括四个模块:国家慢病防控政策解读;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肿瘤早期筛查技术的交流;脑卒中等重大慢病早筛与干预技术的培训;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启动。     现将会议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日期:2017年4月21-23日(21日报到,22日全天会议,23日离会) 二、会议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粤海酒店(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德化街5号) 三、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学术支持单位: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河南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四、参会对象     全国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医疗保健和慢病防控、疗养康复以及功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等大健康产业的从业者。     五、注册须知     本次会议不收会议费,参会代表食宿交通自理。参会代表请于4月15日前完成微信在线注册报名(我们将在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交流群中滚动发布微信在线报名系统),名额有限,报满为止。 六、会议联系人  会议学术:  高向阳:1381110808,1381110808@126.com;  楚俊杰:13301276066,cjjzcm@126.com;  会议接待:  马金祥:13911272980,majinxiang@139.com;  技术展示:  吴世勇:13261008988,wushiyong_2008@sina.com。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日

“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肿瘤风险评估及干预多中心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杭州顺利召开2017-03-13

    2017年3月10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健康促进中心承办,浙江瑞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肿瘤风险评估及干预多中心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景波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委郭清教授、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理事长倪崖教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陈刚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侯任主委方力争教授、全军健康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罗毅教授、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张伟娟教授、解放军第117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张忠夫教授、《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付晓霞、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助理陈丽英博士、瑞生国际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陆修委教授以及来自浙江省各地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启动会。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原西南医院院长李景波进行了大会致辞。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麻省医药学院名誉科学博士、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保健分会主委、中国健康管理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进行了大会致辞。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倪崖进行了大会致辞。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陈刚主持“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肿瘤风险评估及干预项目“应用研究中心授牌仪式。     参与本次“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肿瘤风险评估及干预多中心研究”项目启动会授牌的15家单位分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解放军杭州疗养院、解放军第117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大浙北专业体检中心、衢州柯城浙西医院有限公司。      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兼秘书、浙江省转化医学会健康技术分会副会长、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与宣传中心主任张伟娟主任主持下半场的学术讲座。      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健康促进中心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侯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师协会全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医学分会副主委、浙江省全科医学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全国全科医生教育教学与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方力争教授介绍《肿瘤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检测”项目》。       全科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慢病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卫生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学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陈丽英分享了《“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肿瘤风险评估及干预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实施规范及实施讨论》。       瑞生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瑞生国际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陆修委介绍了《肿瘤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检测”项目在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六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六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分会医学期刊编辑与出版伦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客座教授付晓霞给大家分享了《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审稿流程和取舍标准。

湖北省健康体检信息化管理暨健康体检质量控制培训班在湖北赤壁隆重召开2017-02-27

    2017 年 2 月26 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支持、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与湖北省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共同主办的“湖北省健康体检信息化管理暨健康体检质量控制培训班”在湖北省赤壁市顺利召开。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白书忠理事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陈义勤副理事长、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处张险峰处长,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唐世琪会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陈刚主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公益事业部田京发主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学物联网发展专项基金秘书长余中博士等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湖北省各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近4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白书忠理事长进行了大会致辞,白理事长对本次培训班的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我国的健康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健康管理信息化思维向互联网+健康管理思维转变,实现智慧健康管理,体检与健康管理大数据是实现智慧健康管理的基础。白书忠理事长充分肯定了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为建立区域大数据所做的工作及参与单位的积极支持。湖北省体检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对推动湖北省健康管理学科与健康体检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会议成立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湖北省体检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和专家组,设立了湖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等65家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为首批“体检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协作单位”。     在“健康体检信息化管理暨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专题讲座授课和专家交流环节,邀请了10余位专家就健康大数据的标准化建立、研究与应用,健康体检项目的规范设计,健康体检报告基本规范及质量分析,健康体检中心应急机制建立与危机公关,体检大数据的标准化建设是有效提高体检质量控制的保障,主检医师法律风险的防范,体检中心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实施等进行了8场学术报告、4场专家论坛以及专家互动,此次培训班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胸苷激酶1(TK1)肿瘤早期风险评估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项目专家研讨会在三亚顺利2017-02-20

    2017年2月17日-18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主办,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胸苷激酶1(TK1)肿瘤早期风险评估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项目” 专家研讨会在海南三亚顺利召开。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白书忠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曾强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景波教授、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唐世琪会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陈刚主任、国家外专局高端项目专家暨华瑞分子生物医药研究院首席技术官Sven Skog教授、天津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王华庆教授、卫生部临床检检中心张传宝副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张青云主任、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际先生、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志恒主任、解放军第180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王瑜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张群主任、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洪海鸥主任等30多位领导与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部陈刚主任主持,白书忠理事长致辞。 白理事长和与会专家分享了他自己学习国务院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的体会。在这个国家级的慢病防控规划中,健康管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并明确指出“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在“策略与措施”中,要“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并“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在“保障措施”中,要加强健康管理的人才培养,“支持高校设立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这些文件精神为我们一直推动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成为健康管理科、健康管理学进入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和一级学科目录提供了利好契机。可以说,几千字的规划纲要既总结了我们健康管理已经做的事、又明确了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还点出了我们将来想做的事!国家的重视,既给我们健康管理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鼓励“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近年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一直在集成健康管理的适宜技术和手段,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我们通过支持“1+X项目”在内的二十多项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从理念、适宜技术、应用经验、医学证据、多学科交流等角度不断创新,探索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筛查、管理的最优路径和模式,希望用源自中国健康管理的经验和证据更好为中国人民的健康服务。 白理事长的一席话使与会专家们反响强烈。随后项目首席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志恒教授和项目支持单位——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际先生,分别就课题项目第一阶段的学术及最新技术进展进行了汇报。2016年度,课题新增成员单位20家,收集合作单位科研数据17万多例。同时,全国项目联网数据库也将于2017年完成搭建和上线,届时,各项目中心的数据上传有望“一步完成”。     结合着第一阶段的成功开展和对第二阶段项目开展的美好期望,陈刚主任代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宣读了课题增补专家组成员的决定,正式增补洪海鸥主任、王瑜主任、张群主任为项目组副组长,增补江苏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商洪涛教授、西京医院健康医学中心李永奇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赵小兰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王燕教授、山东千佛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张光教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苒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戴萌教授、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张懋贞教授、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李秀池教授为专家组成员,希望各位专家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利用在各自的区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共同将“1+X项目”不断推向前进。     会上,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洪海鸥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张群主任、解放军第180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王瑜主任分享了项目开展的心得和经验。     国家外专局高端项目专家SvenSkog教授与在座专家分享了TK1从一个刚刚发现的蛋白酶,发展到目前全球范围应用的小故事。故事虽短,但其中点滴所凝聚的科学家30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精神,赢得了尊敬和热烈的掌声。     专家讨论环节由曾强主任主持。健康管理、临床、检验多领域专家的积极发言,分别就研究课题多中心交叉协作办法,项目平台大数据管理,多中心联合项目室间质控等项目落地实操问题深入地进行交流。王华庆副院长、张青云主任、张传宝主任分别从临床医学及检验医学领域的角度的分析,使在座广大健康管理专家“眼前一亮”。     通过本次研讨会,专家组对项目目前运行中的问题、困惑、难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为项目更高质量、更大范围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年“全国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筛查多中心研究II期干预项目”方案审议会在上海成功举办2017-02-11

    2017年年02月10日,元宵佳节前夕,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在上海组织召开了“全国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筛查多中心研究II期干预项目方案审议会”。     审议工作会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研究员该课题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际保健中心主任宋震亚教授主持,来自于北京、山东、陕西、江苏、浙江、四川、湖南、福建、吉林等各大区牵头单位的专家和技术支持单位的代表共18人参会。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健康管理研究所科技部陈刚主任出席会议并提出了几点意见:1、“全国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筛查多中心研究II期干预项目”的启动会拟定于今年的“西湖论健”召开。2、基金会今年重点项目之一是肿瘤早期筛查与干预,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早期筛查不可或缺的检测指标之一,同步纳入早期胃癌筛查与干预重点项目。3、课题组及各区域牵头单位需要发挥以下作用:1)促进课题转化申报与方案实施、统一数据收集与数据库建设标准;2)积极推广并进行流程、操作与质控规范相关学术交流与培训;3)帮助参与单位文章撰写发表与成果申报等。此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高向阳副主任补充说明了对课题数据收集和相关规范培训的要求。     宋震亚教授简要进行I期课题的工作总结,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以及实施关键点详细介绍了II期干预方案(讨论稿),同时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际保健中心实践的案例验证了该课题的科研与临床价值,其结果也在全国幽门螺旋杆菌大会上交流,得到了该领域权威专家的重视和肯定。针对课题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北京航天总医院张晗主任、西安交大附属二院王倩主任、山东省立医院管理英主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李洪军主任、四川省人民医院帅平博士、解放军第180医院江小蓉医生、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陈茗医生、江苏人民医院唐清清医生相继汇报了情况,并根据各自中心的实际情况,对I期工作的成绩和问题,II期研究方案具体落地进行热烈讨论。课题组将在EDC数据库提升、流程优化、组织协调、学术支撑等方面重点跟进与完善。     最后本课题技术支持单位-北京华亘安邦科技有限公司张涛先生代表公司表态积极做好课题技术保障工作,宋震亚教授根据大家充分讨论的意见和建议做了会议总结并通过了课题方案的审议定稿。     2017我们聚力前行!相信在基金会研究所组织和各学科专家的学术引领下、有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的团队辛勤耕耘与实践,陆续产出的课题项目转化应用成果将日益彰显健康管理的学术地位和价值,产学研用互惠多赢的机制与平台必将促进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年全国健康体适能测评与运功管理学术会议暨健康体适能培训班在泉州顺利召开2016-12-26

    由《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解放军第180医院协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学术支持的“全国健康体适能测评与运功管理学术会议暨健康体适能培训班”于2016年12月24~25日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顺利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委曾强、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陈刚副秘书长、《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部付晓霞主任、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解放军总院王维民教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马云副所长、重庆西南医院赵小兰主任、安徽省立医院洪海鸥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张群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王燕主任、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医学部周莉主任等十余位业内大咖,分享了体适能检测的最新资讯和应用体会,近200名全国各地医院院长、体检中心主任、健康管理同行及运动体育届专家代表参会。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委曾强教授专程到场为“医+体”项目加油鼓劲。他表示,检后健康管理也有三架马车——营养、运动和心理。“医+体”模式有针对性解决了如何科学运动的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此次培训班为从单一体检到全面健康管理转变探索了有效路径、带了好头。180医院虽然是团级医院,但他们走在全国前列,王瑜主任带头做事,认真做事,使健康管理有发力点、落脚点。     陈刚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白书忠理事长和中国健康基金会致辞,他提到,为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我们一直在努力。今年是健康管理的元年,健康管理大有可为,大有可期,必将百花盛开。此次会场设在180医院,一是“医+体”模式在180医院首创并向全国推广,在深度融合中不断探索,具有可借鉴的学习经验;二是可以学习180健康管理中心独具匠心的文化特色,在构建与完善“健康文化”主题方面形成特色品牌,使健康文化传播更具活力,起到非常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董少良院长代表180医院致辞,首先他代表180人向与会专家和代表致以热烈欢迎,紧接着董院长介绍了180健康管理中心“医+体”项目开展情况,表达了院领导健康管理、对“医+体”模式的重视和肯定。     王正珍教授作为项目首席专家,进行了题为《全国健康体适能测评与运动管理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的授课。第一、全民健身上升至国家策略:“运动是良医”写入国务院颁布“十三五”《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科学健身是健康中国的着力点。 第二、体力活动不足是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死亡的5大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血糖、体力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科学运动是减少慢性疾病风险的有效策略。第三、体适能及相关概念:正确认识健康体适能,体适能被定义为人们拥有或获得的、与完成体力活动的能力相关的一组要素或特征。包括心肺耐力、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五方面,而心肺耐力是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身体成分可以准确评价人体肥胖度。第四、科学健身:从普惠到运动处方。第五、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科学健身,将体医有效结合,为人民健康的优先战略共同努力。     项目的执行首席专家王瑜主任,在《健康体适能及运动管理项目在体检中心落地路径》中形象地以种子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详细介绍了体适能项目及医体结合模式的落地、技术路径的探索,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受到了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第一、医体项目的落地必须具备四要素:场地、设备、人员、管理。第二、提出“一个人、一家庭、一辈子”的理念,将健康管理与运动管理结合,能更有效的促进体检客人健康转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塑造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第三、科学、健康的运动能有效防控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相关慢性疾病。第四、肥胖人群的运动管理路径主要遵循以下四点:从膳食结构调整入手,建立信心,再帮助建立运动习惯,进而贯穿其生活始终,最后利用APP进行巩固及反馈调整。第五、单位久坐人群的运动管理主要是要解决领导重视及企业现场指导问题。     解放军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王维民教授在《精准运动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中指出:第一、适量运动的好处:有多种,最重要的是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病,如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康复、肺部康复、肾脏疾病等。第二、运动处方四要素(FITT):频率、强度、时间、方式,公式法靶心率(最大心率的百分比、心率储备法)计算运动强度较为精确。第三、运动的主要误区:盲目性,效率低、不安全、无计划、效果差、不科学,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运动才能避免种种运动误区。第四、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移动设备监测心率及血压情况,可以有效的做到精准运动干预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马云副所长进行了题为《高血压人群的运动》的授课。第一、美国ACSM指出:高血压等疾病的防治要从减少危险因素入手,治疗的重心要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维护,提出运动是慢病患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第二、高血压运动有效的机理:改变交感神经及神经递质水平,主要是儿茶酚氨水平;调节体内与血压相关的内分泌物质;该改变张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重新分配血流;减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等。第三、高血压临床分型与运动干预需要相适宜: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及伴有高血压并发症者不适宜运动。第四、运动干预慢性病关键要解决安全性、有效性、针对性、可持续性的问题,并指出运动心肺试验始终是重要检测方法。     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赵小兰主任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个体化运动干预模式初探》介绍了该中心在体检指标与体适能检测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并在81例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取得显著成效。第一、全球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6%,预计多达1.139亿,60.7%未被诊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50.1%。重庆地区约90%糖尿病患者及50%糖前期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指出餐后2h血糖检测可降低糖尿病漏诊率。第二、轰动世界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大庆研究6年的研究揭示了饮食控制和锻炼的干预在IGT人群中所取得的成果。42%的人在饮食控制和身体锻炼的干预下II型糖尿病得到抑制,如果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6年的生活干预,能够使以后14年的糖尿病发病率下降43%。第三、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运动干预,在实施流程上,检前问诊问卷是风险筛查与精准健康管理的基础,检中综合评估个体运动能力及运动风险,检后分级管理、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第四、有氧和抗阻运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干预非常有效。第五、盲目运动造成伤害,健康体适能测评列为常规体检项目。     台湾长庚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李文正主任通过《台湾长庚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适能测评及运动管理经验》,分享了台湾长庚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适能测评与运动管理的经验,提出了改善各种适能的适宜运动方案,并为我们分享了成功的健康管理经验与实绩。     厦门家康天下曾勇执行副总经理在《企业健康管理初探》中深入剖析企业员工存在的健康问题,企业健康管理的面临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以某企业成功健康管理的例子,提出三步打造健康的做法,全封闭管理13天,半封闭管理30天,开放自我管理30天,给与会与代表很大的启发。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王艳教授在《健康体适能及运动管理项目操作原理和操作规范》授课中介绍了健康体适能的定义、测评意义,强调了测试前的健康筛查与危险分层的重要性,并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健康体适能规范化测评及测评后的规范化运动管理,希望通过个性化的运动管理能够打破人们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培养良好、积极的每天参加运动的习惯。     180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促进部李喜梅主任在《健康体适能测评及运动管理项目规范操作及人员培训》中通过生动事例、现场实操演练,介绍了健康体适能测评项目的组成因素及检测的意义,对人员培训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在现场演练规范操作及注意事项、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好评。     秉承“健康运动,医者先行”的理念,运动管理师会议间隙的茶歇时间带领学员进行拉伸放松训练,让大家感受科学运动的魅力。

2016年健康管理多中心应用研究汇报交流会在江西鹰潭成功召开2016-05-15

    2016年5月11-12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健康管理多中心应用研究汇报交流会”在江西鹰潭成功召开。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白书忠理事长,常映明、陈义勤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武留信主任委员,李静、李景波、唐世琪等副主任委员;各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的首席专家、支持企业代表;以及基金会健康管理部工作人员等共计60余人参会。会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陈刚主任主持。     会议首先由白书忠理事长介绍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开展多中心应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他强调健康管理的学科要发展,人才和技术是关键。中国健康促进基金组织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的实施,就是为更好地培养健康管理人才、集成健康管理适宜技术! 接着,18个多中心课题的首席专家分别从课题阶段进展、成功经验、困难以及课题数据库建设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最后,参会专家对18个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课题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通过本次课题汇报交流会,探讨了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困难,总结了课题阶段性成果和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建议,为各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首页前页后页尾页  共  2  页,转到    页